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感受侨乡文化 了解世情国情 不断强化侨务工作能力

感受侨乡文化 了解世情国情 不断强化侨务工作能力

发布日期:2017-01-04  作者:吉红 来源:学校侨联 阅读次数:

  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陕西省侨联与中国侨联联合举办的侨联干部培训班在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广州市举行,来自陕西全省侨联系统的近60名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根据校党委统战部、学校侨联的安排,我参加培训。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班教学安排分为在“中国第一侨乡”五邑地区(江门市管辖的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的统称)的现场教学和在广州的课堂授课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17日到11月20日。在五邑地区学习的这一阶段,培训班安排的内容有广东省江门市港澳台侨外事委副主任、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国富的报告《五邑侨情与侨务扶贫》,广东省文史馆特聘馆员、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国雄的报告《从近代建筑看开平碉楼的文化意蕴》,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进的报告《侨乡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同时,培训班还组织学员们去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台山一中、梅家大院、开平碉楼、赤坎古镇等具有浓郁侨乡文化特色的教学点进行了现场教学。

  据介绍,五邑之所以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侨乡”,有华侨人数众多(460万)、在全世界分布广泛(107个国家和地区)、华侨与侨乡经济联系紧密、港澳五邑人比例大、侨乡文化突出等六大特点,华侨在侨批侨汇、兴办企业、发展交通、开展公益活动、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等方面,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看到,100多年前规划建设的华侨新村,至今也不显得落后。培训中,通过专家授课和实地参观,我们对华侨之乡的侨情侨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第二阶段,11月21日到23日。在广州学习的这一阶段,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为培训班做了题为《互联互通,共谱侨联新篇章》的报告,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丁力做了题为《广东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报告,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广东华侨史》主编张应龙做了题为《海外侨情的再认识》的报告。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华侨有6000多万人,分布在全世界198个国家,以东南亚和北美为重点。而江门历史上的五次移民高潮,无不与国运密切相关。当前,海外华人社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社团组织的形式亟待现代化、华人教育难以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等等。印象较深的还有丁力所长关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报告。丁力所长于2007年在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副总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转型升级”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及其蕴含的思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感想与思考

  1、培训组织水平高,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确保了培训效果。此次培训有包括陕西省在内的三省一市共163人参加,人员规模大、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培训活动始终有条不紊,所计划的各项内容均圆满完成,体现了中国侨联对培训的高度重视和侨联及广东基地超强的组织能力。我个人认为,此次培训最大的特点是让学员“听”与“看”相结合,实现了学员与专家与侨乡人物的零距离接触和交流,让大家实实在在地学习领会到了侨乡文化的精髓和侨乡侨务工作的特点,这一经验对我们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很有启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侨务部门承担着凝聚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力量,充分发挥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等领域重要作用的光荣使命。这一工作的确任重而道远。

  2、深切感受到广大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赤子之情,也了解到当前侨务工作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新情况。侨乡是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产物,其产生和演变带着深深的时代的烙印,但不管怎样,华侨华人,尤其老一辈侨胞那种依恋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怀始终贯穿如一。华侨之所以被称为“革命之母”,就是因为清朝末期,海外侨胞持续从人员、经费等方面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孙中山发动起义,失败了二十余次,其中十多次都有华侨参加,且每次都有华侨的捐助。抗战期间,甚至有一位叫做郑潮炯的华侨卖子筹款救国,其精神令人感动,其行为令人震撼。在五邑大学和台山中学,可以看到每一栋楼都有华侨的名字,表明这些建筑物都是华侨捐助的,这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拳拳之心。

  另一方面,当前的侨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过去的老华侨是“叶落归根”,现在的新侨很多人则选择“落地生根”,面对这一局面,如何凝聚侨力,振奋侨心,发动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众所周知, “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而侨务工作如何创新值得我们深思。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江门侨联提出打造招商引资工作平台、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创新平台、为侨服务工作平台、对外联络工作平台、新侨工作平台、侨乡文化交流平台、对外宣传平台、侨情资料库平台、“五侨”联动工作平台等九大平台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同时,近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也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的新的特点。丁力所长介绍说,美国特朗普的上台和法国萨科齐的败选,表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全球一体化”战略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发生扭转,因为这一战略虽然对解决“效率”问题有帮助,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公平”问题,已引发西方民众的广泛不满。专家认为,只有我国这样的具有强大实力的公有制国家才有能力将二者统一起来予以解决。这些学习内容,强化了学员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3、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侨务工作。此次培训,我特别关注了五邑大学的老师们是如何开展侨务工作的,结果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当地侨务工作结合的非常密切。当然,这与他们地处中国第一侨乡的具体情况是分不开的。张国雄教授、刘进教授等承担着多项侨乡文化及遗产保护、侨乡文书整理与研究、侨乡历史文化研究等课题,张国雄教授由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一等功。而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建设,从申报到策划到筹建到建成,无不凝聚着张国雄教授和刘进教授等的心血,其中很多实物都是他们搜集到的,很多照片都是他们拍摄的。反观自身,我们学校地处西北,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当地侨文化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积淀,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高学历的新侨数量多,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比例大。那么如何做好新侨的服务工作,了解其诉求,凝聚其心其力,发挥其作用,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要积极和地方侨务工作相结合,把我们的工作融入到杨陵区的“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中去。

  4、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我校侨联成立时间不长,侨务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新课题,其中有很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需要了解,很多规律和现象需要学会分析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采取各种方式去学习。这次培训给了我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一定要多听、多看、多了解、多交流、多实践,只有这样,工作能力和水平才有可能提高。说到交流,此次培训过程中,我有幸再次见到了曾来我校调研的省侨联副主席尚小红,以及我们去延安学习时热情接待了我们的延安侨联主席刘润生等领导,还结识了来自各地的侨联同仁,包括一些高校的侨务工作者。通过一周共同参加培训的朝夕相处,大家加深了相互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今后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把陕西的侨务工作,特别是高校的侨务工作做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次培训使得我对侨务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侨”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其形成和演变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同时,“侨”作为一个人群,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儿女群体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结合所在地和工作单位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勤于思考,勇于尝试,积极整合资源,多方交流,想方设法做好侨务工作,立足岗位,为本单位、本地区,乃至我们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侨联 吉红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