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霍学喜委员:要在农村地区推动银行远程开户试点

霍学喜委员:要在农村地区推动银行远程开户试点

发布日期:2018-03-05  作者:崔吕萍 来源: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 阅读次数: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崔吕萍) 有人说,中国农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差钱”。但在大半辈子和“三农”话题打交道的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看来,这种所谓的“差钱”,就是“差”金融服务,是与中国农业产业化升级的节奏高度契合的,是中国农业“成长中的烦恼”。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在霍学喜看来,现阶段银行类机构依然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也经过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探索,但面临运营成本高、风险管控难度大、信息不对称等约束,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普惠”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已经被同事和学生亲切地称为“霍老”的霍学喜,今年“两会”想谈个不一样的话题。

  在他看来,近些年,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银行都尝试采用数字技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包括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覆盖度和风险定价能力方面的优势凸显:一是可突破地理限制。只需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即可开展服务,改进农村金融可获得性。二是提高金融可负担性。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普及,可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对借款人状态的全程实时监控,既缩短业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又提高贷款质量。三是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务。包括支付、小额理财、小微农贷、农业保险等服务都可通过移动终端操作。

  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障碍是无法为农户远程开立全功能账户。对此,霍学喜有两条思路:一是鼓励银行类机构在1-2个县域试点远程开设全功能账户。允许地方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申请在农村地区试点远程开立I类账户,探索摆脱开户环节对实体网点依赖的新机制、新模式,破解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以银行KYC能力建设为抓手,重视推广生物识别技术手段。鼓励银行类机构试点人脸识别、虹膜、眼纹、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解决客户开立银行账户KYC问题。重视监控、研判试点中的突出问题与风险,制定纠偏解决方案,为农村地区推动远程开户积累经验和完善监管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