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九三人——献给国庆六十周年
历史和九三人
——献给国庆六十周年
作者:九三社员 王乃信 教授
历史是一部无比神奇的诗篇,
默然吟诵,便会石破惊天。
历史是一座耸入云霄的丰碑,
肃然注目,必能心胸豁然。
我们九三人尊重历史,
历史会让人经受血与火的考验。
我们九三人敬畏历史,
历史能对人作出最公正的评判。
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生息繁衍,
传承华夏文明之火,光耀尘寰。
风云一百年,民族精英前仆后继,
怀抱强国富民之志,殊死奋战。
一九一九,
中国响起民主与科学的呐喊。
一九四九,
中国开创现代历史的新纪元。
一九七九,
中国跨入改革开放的新起点。
二零零九,
中国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三十年,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六十年,历史实现一次大的变迁。
这不是机械唯物论的数字神话,
这正是中国现代史的伟大实践。
我们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
祝福人民共和国的六十华诞。
我们站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思索九三人肩负的历史重担。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必有九三人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在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的战场,
必有九三人殚精竭虑,甘于奉献。
请听,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许德珩,
在狱中凛然留下的千古名篇: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爱国亦千秋。”
请看,著名医学教育家——侯宗濂,
早年就向国际权威发起挑战。
九一八后,愤然离开满州医大,
断然拒绝挽留他的优厚条件。
请听,抗战爆发时的留学生——周尧,
投笔从戎之际,立下怎样的誓言:
“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
“祖国,我愿意献出我年轻的生命!”
请看,著名材料科学家——周惠久,
早年的报国志,怎样在新中国实现:
他首次提出多次冲击抗力理论,
把材料强度学科推向世界前沿。
请看,著名地质学家——张伯声,
怎样为石油、矿业大翻身奔波转战:
他创立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
在寻找矿藏、预报地震上独具慧眼。
请看,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怎样将毕生奉献给国防和科研:
以超人的智慧和魄力冲破核垄断,
为振奋民族精神作出卓越贡献。
请听,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地下核试突破后,发出怎样的豪言: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请看,半导体技术先驱者——黄昆,
让我国固体物理学在世界上领先。
“从第一原理出发”,是他的风格,
“提出模型”,“创造知识”,是他的信念。
还有,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王选,
带领团队,开拓进取,占领科技尖端。
他的格言是:“献身科学”,“敢为人先”,
他的遗愿是:“走向世界”,“超过王选”。
这就是九三人的追求:民主与科学,
这就是九三人的风范:爱国与奉献。
这就是九三人的志向,比高山还高,
这就是九三人的胸怀,比大海还宽。
让我们永怀九三人的历史责任感,
和祖国同甘共苦,谋求更大的发展。
让我们永葆九三人的追求与风范,
为祖国多作贡献,谱写历史的新篇。
注:
1 许德珩(1890-1990) 早年参加毛泽东发起的新民学会。五四运动时,是著名的学生领袖,起草“北京学生界宣言”,领导学生游行。被捕后,在北洋军阀的监牢中写道:“为雪心头恨,今日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爱国亦千秋。”许德珩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曾任九三学社第一届至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2 侯宗濂(1900-1992) 著名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奥地利、德国,留学期间就对Lapicqe的时值理论提出质疑,引起国际生理学界的关注。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反对日本侵华政策,愤然离开满洲医科大学,拒绝了久野教授的挽留,到北平大学医学院任主任。侯宗濂是陕西省九三学社组织创始人之一,曾任九三学社第一届至第六届陕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3 周尧(1912-2008) 著名昆虫学家。早年留学意大利。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愤怒地说:“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于是,他立即回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他在日记中写道:“祖国,我的母亲”,“为了你的生存、独立与繁荣,我愿意献出我年轻的生命。”周尧曾任九三学社第六届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4 周惠久(1909-1999) 著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热处理专家。早年满怀报国之志,解放后,以极大的激情,为我国机械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材料科学中,他首次提出多次冲击抗力理论,在低碳马氏体的理论和应用方面成绩卓著,并阐明了金属材料强度塑性韧性合理配合的规律性,对我国材料强度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周惠久是陕西省第五届人大代表,曾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
5 张伯声(1903-1994) 著名地质学家。一生在大西北为振兴我国地质事业,为我国石油、矿产的大翻身而艰苦奋斗。他在地质学领域最卓越的贡献是创立了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应用该学说,我国在指导找矿和研究地震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张伯声曾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四至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6 王淦昌(1907-1998) 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1999年,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王淦昌等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元勋,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淦昌曾任九三学社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7 邓稼先(1924-1986) 著名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1984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高兴地写道:“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1999年,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邓稼先等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元勋,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 黄昆(1919-2005) 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半导体技术奠基人。2001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从第一原理出发”,是他治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和风格。他说:“一是要学习知识,二是要创造知识。对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来讲,归根结底在于创造知识。”“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学上有意义的问题,要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还要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黄昆曾任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9 王选(1937-2006)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2001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他说:“一个献身科学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也是我的座右铭。”“在应用科学领域内,不能把获奖、SCI、EI文章作为目标,而应该有持续奋斗十多年,不断创新,最终使高技术产品在市场上雄居榜首的决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过王选,走向世界。”王选曾任九三学社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