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服务牛产业的“牛人”
——记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
图右为昝林森教授
无论是广袤的三秦大地,还是辽阔的西北高原,都常年活跃着一位砥砺奋进、服务牛产业的“牛人”,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养牛专家、民盟中央农委副主任、民盟陕西省副主委、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昝林森教授。
扎根西北 矢志奋斗
昝林森1963年10月生于陕西扶风,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并留校参工作,工作期间,先后在职攻读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肉牛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学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分会理事长、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牛业科学》编委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编委等职。
参加工作30年来,昝林森立足陕西、扎根西北,长期致力于肉牛、奶牛遗传改良及产业化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培育秦川牛肉用新品系1个,筛选肉牛优势杂交组合3个,开发出了优质高档雪花牛肉,大幅提高了秦川牛的肉用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奠定和巩固了秦川牛在中国黄牛中的首要地位。获批组建了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现代牛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肉牛奶牛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农业部肉牛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育种创新团队。同时,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研究创建了秦川牛保种新模式和优质肉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体系,并对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云南黄牛、雷琼牛等 6个主要黄牛品种以及安格斯牛、黑毛和牛2个引进的专门化肉牛品种共8个品种进行了全基因重测序,结合国外现有7个牛品种的测序数据,开展了中国黄牛群体历史和适应性研究,构建了中国黄牛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上牛的遗传变异数据库,印证了中国黄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一特征,同时也说明了中国黄牛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价值。该研究还表明了大部分中国黄牛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群体扩张和两次次瓶颈效应,而且在品种形成中受到普通牛和瘤牛两种血统的影响。此外,通过全基因组选择分析,挖掘了一些与产肉、产奶、毛色、抗逆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受选择区域和功能基因。上述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我国地方黄牛遗传改良、资源保护利用以及肉牛新品种(系)培育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现代牛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中为昝林森教授
默默耕耘 勇攀高峰
昝林森喜欢做“接地气”的科研,不仅自己经常深入基层搞调研,开展技术服务,而且还要求团队成员在分布全国的10多个基地轮流蹲点服务,他说:“我们不能‘在实验室养牛’,只会发论文,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努力做面向生产实际的全才。”通过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他和他的团队在肉牛奶牛良种快速扩繁、健康养殖、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探索出了“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肉牛奶牛产业化新路子,总结出了“捆绑式”“链接式”“注入式”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达到了“点灯一盏,照亮一片”的示范效果。先后编制出版科普图书10余部,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30000多人次;编制国家标准3个、省级标准45个;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余项;成功地实施了“人才、标准、专利”战略,形成了陕西养牛业的主体技术骨架。在国内率先研制开发了“牛肉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跟踪追溯技术体系”。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秦川牛节”和两届“杨凌农高会秦川牛大赛”,指导建立30多个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龙头企业8个,实现了龙头企业培植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步推进,为全国肉牛产业化开发和现代牛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示范样板。指导创建的“宝鸡市秦川牛科技专家大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及“国家级秦川牛星火科技专家大院”。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昝林森还受命赴国家级贫困县——陕西陇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主抓科技扶贫工作,在促进陇县畜牧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扶贫工作方面,身先士卒,无私奉献,通过举办产业化报告会、技术培训会和“奶牛节”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奶农的养牛积极性,使畜牧业撑起了当地农业的“半边天”。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针对川、陕、甘等地的灾情,昝林森积极组织团队专家调研摸底,编写震后畜牧业应急方案并连夜印刷成册寄往灾区。2010年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发生后,他顾不上严重的高原反应,现场查看了受灾情况,沿曲麻河流域进行了考察,就当地牦牛和绵羊生产以及高寒草甸的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藏族牧民家庭详细了解了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情况,并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讨论了牦牛肉用改良的可行性,与青海畜牧科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商讨了共同支持玉树灾区重建、联合开展牦牛肉用改良的工作思路。
在许多人看来,昝林森就像一头永不松套的“秦川牛”,不用扬鞭自奋蹄,默默耕耘,成绩斐然。二十年来,他率领的科研团队通过项目带动和技术支撑,仅秦川肉牛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就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30多亿元,带动了陕西关中地区及陕南、陕北肉牛产业的发展,使全省肉牛产业从良种繁育到餐桌消费的全过程都有了技术支撑,技术外溢效应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持或主要完成的项目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0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黄牛选育改良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杨凌示范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优秀专家”“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先进个人”“杨凌示范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曾获第七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CCTV2007年三农人物奉献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农村人物奖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200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表彰,2016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温家宝、回良玉、布赫、许嘉璐、陈至立、刘延东、厉无畏、张宝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昝林森教授团队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对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工作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以及“宝鸡秦川牛科技专家大院”和“秦宝牛全产业链开发模式”等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不忘初心 积极履职
昝林森同志热爱民盟事业和参政议政工作,尤其担任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主任、民盟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政协陕西省委常委、民盟杨凌示范区工委主委、民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委、杨陵区政协委员以来,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特别是通过学习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满腔热诚地投身教书育人、科技创新和盟务工作,积极履职尽责,踊跃建言献策,尤其在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高校评价机制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大秦岭国家中央公园、肉牛种业科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提高护士工龄补贴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多次受到各级盟组织、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为民盟组织争了光,先后受到民盟陕西省委和民盟中央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