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统战之声» 【老西农与抗战】(四)投笔从戎 尽忠报国

【老西农与抗战】(四)投笔从戎 尽忠报国

发布日期:2015-07-16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老西农”是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到国立西北农学院组建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名称之简称。在此历史时段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从全面占领东北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处在国家、民族存亡的最危难时刻。筹创于此历史时期,虽地处战略后方,但为“充实民生与国防”、为准备抗战而建的老西农,建校伊始就高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爱国主义传统,勇作抗战的后盾和先锋。这里发生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至今为师生铭记的往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尤为社会及师生传颂和敬仰。

投笔从戎 尽忠报国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在国家民族存亡的紧急时刻,西农师生和全国民众一样,以大无畏的气概,不怕牺牲,投笔从戎,从军报国,投身到保卫国家和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之中。西农学子一批批地奔赴抗日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当时农专颇有名气的运动健将,来自陕西泾阳的学子邓力军(1920-1986)就首先报名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继入空军军官学校,后以优异成绩被送美国深造,学成归国即参加抗战,在中美混合团与盟军联合作战,击落日寇战斗机多架并摧毁敌人地面重要设施百余处,获中美云麾、宝鼎、光华、飞虎等勋章31枚。

在此期间还有曹正经等一批西农学子,奔赴陕北参加红军投入抗日,他们中有多人牺牲在抗战前线。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国际援华物资通道被日本侵略军切断,西南大后方岌岌可危。为抗击日寇入侵,保卫西南,打通西南国际交通线,中国组成远征军,远赴印缅与盟军联合作战。在此期间,西农学子祝三友(武功)、彭介民(凤翔)、刘玉民等于1943年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远赴印缅战场。


祝三友从军期间在印度和战友的生活照

1944年初,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本侵略者在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后,急于打通从中国东北到印支的陆上交通线。中国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中遭受重大挫折,长沙、衡阳等失守,短短几个月,豫、湘、桂、粤、闽等大部失守,当时中国政府急欲组建一支身体素质好、文化素质高的军队,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发起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在全国掀起的知识青年从军热潮中,西农也发布号召。时任宝鸡专署专员温崇信也来校开会动员。一时学校师生员工报名参军气氛高涨。时任西北农学院院长的邹树文带头报名参军,学校中教职工、院本部、附高、附中学生纷纷踊跃报名。据档案资料统计,全院报名从军者达247人。后经体格等审查,最后确定合格参军者68人。在当时陕西仅有的几所高校中西农是参军人数最多的学校。

西农68名参军学生参军出发之日,学校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参军学生从武功(今杨陵)车站乘车前往西安集结,直赴云南曲靖编入青年军207师,在军营接受军事训练,后调往印度兰姆的军事训练基地接受军用汽车等机械驾驶训练。训练结束后,在印度缅甸执行军运任务。此后还调到印缅的雷多,穿梭于被称之为野人山的深山丛林中执行军用战略物资等运输任务,过着极其艰苦的野营生活。印缅抗战结束,国内抗战烽火正炽,他们又奉命回国参战,接收并运输一批外援汽车,沿着尚未完工的滇缅公路,冒着大雨,在泥泞中向国内进发,经历生死考验,圆满完成任务,班师回国,抵达昆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暑假前,西农参加青年远征军的学生退役。在南京,经时任西北农学院院长章文才批准,按有关规定,其中大部分学生又重回母校,继续入学完成学业。这些抗战老兵中有的后来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有的学成后留校任教,有的在国内或边疆各地服务。今天,这些西农的抗战老兵多已故去,耄耋之年仅存者少有几人。

这里还要提及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西农即有莅台参与接收者,虽人数寥寥,但后来人数渐增。农院师友相继东渡,迩来已有160余人,诚济济一时之盛”,“遍布台湾全省县市各地,服务公私机构,学校各界,在台湾经济建设及发展中贡献良多”(《西北农学院台湾校友录》)。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中创立的西农也经历了抗战与胜利,走过了八十一个春秋。西农在抗战中激发并一直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西农精神中最显著的特点,西农已成为陕西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继续发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把全面加速创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事业,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这也将是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最好的纪念。

( 作者:罗志成 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