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孙其信指出,报告里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过去10年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所以仍然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孙其信建议,全社会要站在更好实现社会公平的高度,支持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三农”工作。一要出台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社保政策等顶层设计角度给“三农”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二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教育的诸多问题,要有规划,有投入,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三要更加关心农村的社会发展、社保、医疗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想方设法让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少发生或不发生。要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成长。
在谈到优化农业龙头企业金融环境时,霍学喜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这是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部署。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面临不利的金融环境,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也缺乏有效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面向‘三农’的金融产品创新及供给不足。为此,他建议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政策着力点集中在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方面,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整合、融合、内化包括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互助合作金融在内的农村金融资源,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有效性,重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此外,霍学喜还建议进一步协调、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与其他涉农金融、工商资本之间的关系,依托金融市场机制,通过完善农业信贷补贴政策、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农业中介组织补贴政策等工具,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效应和政策引导功能,为金融机构投资农业产业领域、扶持龙头企业营造低风险的融资环境。
在谈到PM2.5时,唐明呼吁现在应该开始战略性地建造森林,让未来少受“霾”的困扰。她举例说,每公顷云杉林,可以吸附粉尘量32吨,每公顷松树林,可以吸收36.4吨。防沙固沙,说到底还是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森林是天然的氧吧、天然的吸尘器,森林的生态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显现出来的,10年、20年甚至50年后才能看到巨大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