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雾霾的关系十分密切,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约为21.63亿公顷,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而2.08亿公顷的森林每年可以吸收污染物0.38亿吨,滞尘量高达58.45亿吨。其结果表明,林木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明同时说道:“如果森林能吸收更多的尘埃物,那么我们人是不是可以少吸一些了?”
对于大气雾霾的治理,唐明在提案中谈到,在城市和城市的周边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或能减缓雾霾程度。这把防雾降霾的“森林秘钥”无疑是对人们焦躁不安情绪的一剂灵药。但仅仅依赖林业的发展和树木的种植去抑制雾霾的滋长似乎还略显不足,唐明对此也表示,解铃还需系铃人:从雾霾的源头进行治理,应该是治理雾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雾霾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煤炭消费和机动车尾气,pm2.5爆表,我们不只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我们为了取暖而消费的煤炭,为了出行方便而使用的汽车,伤害着我们自己的肺。或许有人认为雾霾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种惩罚,可是反省与思索之余,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寻求解决之道。但是盲目关闭工厂,降低污染源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么?唐明是这样回答的:
“一味的关闭具有污染性质的工厂,虽然可以降低雾霾,但随之带来的却是经济下滑、就业率下降,劳动力闲置等问题。与其关闭工厂,不如利用科学的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污染源的排放,创新科技使废弃废料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唐明提出依托科技进而减少污染源的建议从一个侧面来缓解就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矛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唐明在采访中列举了诸多事例,为雾霾治理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不仅如此,唐明更从调节能源结构和控制机车尾气污染等方面提出来自己的设想。尤其是对于家乡陕西,唐明说:“陕西的风能资源储备较好,为何不多采用风能转化来提供能源呢?减少煤炭的消耗,降低雾霾,还能保持生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