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共338项,我校赵敏娟教授主持申报的“‘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创新与政策研究”项目和朱玉春教授主持申报的“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2个项目喜获立项。至此,我校2022年共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立项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社科研究实力和科研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志,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次项目获批标志着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队伍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振了哲学社会科学科教人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的信心,为我校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奠定厚重基础。
2022年度,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早谋划、早安排、早指导”的原则,提前谋划,认真策划,细致计划,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设置进行优化升级,增设社科优助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充分调动科教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协同相关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选题论证指导,努力提高申报文本质量;抓好项目申报各个关键环节,全程跟踪、精心服务、持续跟进,努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科教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背景资料:
赵敏娟教授长期致力于农业自然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农业减排固碳与绿色转型等领域的研究,在纳入公众偏好的自然资源价值评估与差别化治理政策设计、社会-生态大系统(SES)下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评价以及农业绿色转型路径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创新与政策研究》项目项目立足于农业多功能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联,将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嵌入社会—生态系统中,探究“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科技供需、评估反映农业绿色发展多功能的全价值,并设计将全价值纳入多主体行为选择的协同治理方案,最终实现公众福祉最大化的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治理方案构建、政策制定。研究为完善和提升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及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技体系与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参考和实证依据。
朱玉春教授长期致力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与发展、公共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基层农田灌溉系统的有效治理、纳入公众参与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管理机制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基于城乡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将县域作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载体,在厘清中国县域城乡关系历史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内涵,探究县域城乡经济共生发展、县域城乡居民福祉均等、县域城乡发展耦合联动目标的实现路径,进而设计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优化与政策保障,为探寻中国情景下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洞见和决策参考。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