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人士风采» 忠诚、奋斗与汗水

忠诚、奋斗与汗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丽丽荣誉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1-05-25  作者:张晴 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4月 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2891个集体和个人。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黄丽丽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教学名师、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同心追赶超越 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高层级人才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丽丽厚厚的荣誉簿上,再添一枚沉甸甸的勋章。

每一项荣誉,都是一份心血与汗水的结晶,都是责任与坚守的奋斗,都是用忠诚和实干书写的担当。

黄丽丽_副本.jpg

“如果你一朵玫瑰,我会让你美丽芬芳”

“大家靠拢些,这位同学采集的这片叶子非常有意思,不仔细观察肯定把它当病害,但这是典型的虫害,看——是旋纹潜叶蛾……”苹果园里,黄丽丽把同学们聚拢在一起,带领他们从书本上的理论走进真正的“植病”世界。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专业性、实践性、时效性很强,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为了让学生对生产问题和内在的科学问题有深入认识,激发他们产生解决生产问题的兴趣和责任感,提升学生“认准病、防未病、治已病”的能力,黄丽丽亲自带学生在麦田、果园、菜地实践,教学实习年工作量在81学时以上。

从1985年第一次站上讲台,黄丽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待每一分种的讲课,每一次实验实习,以及每一个学生。少数民族本科生亚森来自新疆,“我基础不是很好,做实验很费力。黄老师从载玻片的清洗到病害样本的制作,再到显微镜下的观察,一步一步示范,手把手地教会了我。”

在学生的培养上,她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和心血,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年轻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没人带。星期天带学生实习的时候,她就把儿子带上,让他在田边自己玩。时间长了,儿子都能辨识很多病害。有一次,儿子拿着一片叶子问:“妈妈,你看这是不是白粉病?”黄丽丽一看,还真是白粉病。

36年来,黄丽丽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先后承担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尽管教龄很长,经验十足,但每一堂课她都会像上新课一样做足准备,重新制作课件,为学生呈现精彩内容。

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介绍繁多的植物病害及其防控知识,让学生想学、爱学、易学?黄丽丽创新出了“三因”“四类”“五结合”的教学模式: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病施教的教学理念,问题导向型、案例型、研讨型、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教师与技术员、教学与研讨、课堂与田间、虚拟与现实、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确保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她把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点、与国家粮食安全和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布局、与国家和民生需求相结合,把病虫害特点、最新研究成果、防控新技术和新产品等作为教学切入点,综合应用多媒体、标本、模型、现场示范观摩等手段开展教学,使内容多而杂、难学易懂的课程变得生动易理解,有特色有亮点有吸引力。

“黄老师总是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青年教授冯浩是黄丽丽的学生,“课堂上总会有民生问题,病害防控难题,病害导致的减产绝收等内容,以及破解难题谜题的解析过程,在深化学生对病害发生及防控认知的同时,爱国爱农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如果你是一棵白杨树,我会让你伟岸挺拔;如果你是一朵玫瑰,我会让你美丽芬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黄丽丽会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想方设法提供成长的平台、资源和机会。博士研究生尹志远说,“黄老师的学生很多,但她真正做到了个性化培养,让我立志从事植保专业。”

兢兢业业,潜心育人。黄丽丽先后培养研究生、留学生90余名,本科生2000多名,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学生评教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近六年,她指导的研究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宝钢优秀学生奖1人、植物病理学创新奖4人、国家奖学金4人。指导大学生科创项目17项,指导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7篇。

从助教到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岁月夺走了黄丽丽的青春,但却为学校的植病教学积累了很多财富。她主持建成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网站,建立全英文、双语和汉语三套网络教学体系,主持获批陕西省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首个国家级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讲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先后获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和全英文示范课程以及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科研只有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研究才有价值”

讲台、实验室以外的黄丽丽,脚上的鞋子常常沾满泥土。“科研只有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难题,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科学研究才有价值,我们也才会有获得感、成就感。”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苹果树腐烂病会导致树体死亡,是制约苹果安全生产的最大生物灾害,成为影响苹果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发明了刮除病斑后进行疤痕裹泥或涂抹药剂的外科治疗技术,所用药剂为剧毒农药福美胂等。但这种技术田间作业难度大,树体创伤面积大,剧毒农药残留大,防治效果只有30%左右。

新世纪以来,黄丽丽带领团队瞄准解决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与防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历时十余年首次深入系统揭示了病菌群体结构和进化关系、致害机理和流行致灾规律,新发现了病菌侵染和传播时空规律,找准了防控关键时期和位点,设计出以果树残体资源化利用减菌源、以精准用药阻入侵、以改土增肥提抗性的“减-阻-抗”三道关键技术防线,创建了苹果园重大病害防控新技术体系破解了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防控技术难题。

该成果先后获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此揣摩的“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规程”和“有机苹果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已被农业部颁布实施,技术辐射全国70%的果区。近三年推广面积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为果农增收节支94.5亿元。

乾县果农王新发对此高度认可:“黄老师解决了我们果农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只是对病菌‘作案’后的现场进行‘打扫’,治而无防,现在提前阻‘敌’于家门之外,有治更有防。”他们合作社的近千亩苹果矮砧密植园是黄丽丽科研团队在陕西建立的防治示范基地之一,防病效果达8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又成了农民新的致富果。全球种植总面积200万亩,我国占到100万亩,已成为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广大果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猕猴桃溃疡病不断蔓延流行,造成花腐和枝干流脓死树绝产,让群众苦不堪言。果农无奈说:“谁能治好它们,我就把他当神敬!”

黄丽丽又带领团队针对严重威胁我国“致富果”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研究,探明了病菌种类和群体组成,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病菌侵染致病机理及其在树体内部上下传导的时空规律和田间病害流行规律,研发出花前花后、采果后落叶前喷药防控病害流行的“两前两后”应急关键技术,创建了测报预警—保健诱抗—精准预防“三位一体”的绿色防控新技术体系。

这种改“被动治”为“主动防”的绿色防控技术很快受到了广大果农的欢迎,推广由陕西辐射至全国。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该技术在猕猴桃产区推广应用309万亩,增收节支33.09亿元。该成果荣获2020年度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木本果树病害研究难度大、周期长,是难啃的硬骨头。但黄丽丽教授迎难而上,攻克了苹果树腐烂病和猕猴桃溃疡病,为陕西两大果业的绿色生产,为果农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站长范东晟对黄丽丽团队的研究十分感谢。面对大家的认同和赞誉,黄丽丽谦虚地说,“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解决生产难题,我倒觉得是产业需求驱动了我们的科学研究。”

围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她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区联合)等3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著作4部,制定地方标准4件,荣获省部级及社会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实实在在为社会做点事,这一辈子才是没白学、没白活”

“今年挂果园80多亩,预计产量至少10万斤。”秦岭北麓陕西眉县汤峪镇,正阳有机猕猴桃园生态山庄理事长杨乃乾领导的合作社,种植了120多亩有机猕猴桃,对收成充满信心。

但三四年前,杨乃乾可没有这样的自信。当时的他,因猕猴桃树溃疡病大面积发生剪枝毁树,欲哭无泪。这种被群众称为“癌症”的病害一旦大发生,轻者减产,重的毁园绝收,严重威胁着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产业难题,黄丽丽走遍了眉县的村村落落,调查采样看效果。有一年秋天,由于下雨泥泞,她的一只鞋子陷在泥地里,一抬脚,鞋子底与面分了“家”,全靠同行的眉县农技中心副主任朱岁层买来一双拖鞋才救了急。

“科研成果要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能操作,技术要傻瓜、傻瓜、再傻瓜,简单简便易操作。这样,农民才能快速掌握,快准狠地做好防控。”黄丽丽和农民打交道多年,对他们的需求了如指掌。针对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她总结出易于农民操作和记忆的技术核心——“两前两后”:开花前开花后全树喷药2次防控花腐和叶斑,采果后至落叶前用药液喷淋或涂刷树干2次。眉县农民技术员祁生荣表示,黄丽丽的方法重在预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面对农民的急难愁盼,黄丽丽不管路有多远,总是有求必应。2018年5月,湖南凤凰县猕猴桃溃疡病发作,副县长着急地给黄丽丽打电话求助。她立刻赶到湘西,不顾小雨泥泞就上了山,着急地想去农民地里看看。结果脚下一滑,整个身子悬空了,幸亏同行的人手疾眼快,抓住了她一只脚,把她拉了上来。“吓死我了,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后果不敢想象。”同行的博士张晋龙讲起来还心有余悸。黄丽丽却哈哈一笑,“这不是没事嘛!”

为了让更多的果农受益,黄丽丽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些农民早晨五六点钟就会打电话咨询,有的晚上十一二点也会打电话,她都会耐心解答。近两年,她还赶着时髦,应邀做起了“直播”。3月24日,她在陕西广播电台做的苹果树腐烂病防控讲座,两天的播放量就超过20万次。

新技术解决了产业链源头的重大难题,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全国果区特别是“老边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及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苹果是黄土高原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是陕北革命老区的拳头产业。延安和榆林两地山地苹果总面积280万亩,产量近120万吨,覆盖陕北15个县区,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黄丽丽的足迹遍步了这些地区,围绕果园冬季病虫害管理和腐烂病防治讲课、培训、示范和论断,助力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苹果产业作为陕西“3+X”千亿主导产业之一,‘北扩西进’的发展战略将为山地苹果迎来新发展机遇。要持续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服务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和团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科学家只有与人民走得更近、与广大土地走得更深,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才能更好地施展人生抱负,实现人生价值。黄丽丽从小生长在农村,上的又是农业大学,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情怀和厚重的情感。“如果能够利用所学实实在在地为农业做点事,为农民做点事,为社会做点公益的事,这一辈子才是没白学、没白活。”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她已经“预订”出去了:“我已经答应果农,带上团队去实地看看猕猴桃花腐病。”

人民需要这样的农业科学家。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